假花生
见《闽东本草》。为胡枝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闽东本草》。为胡枝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出《本草经集注》。为苍耳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植物名实图考》。为铃茵陈之别名,详该条。
①《内经》十二脉之一。超越尺部而下臂的脉象。《诊家正眼》:“曰覆者,自尺部下达臂间,血有余也。”②仲景十二脉之一。脉来头小本大。《诊家正眼》:“曰覆者,头小本大,病在表也。”
病名。五脏积症之总称。《难经·五十六难》载五脏之积:肝之积名曰肥气,心之积名曰伏梁,脾之积名曰痞气,肺之积名曰息贲,肾之积名曰贲豚。后世称为五积(见《太平圣惠方》卷四十八)。详各该条。
儿科专著,2卷,明·万全(密斋)撰于16世纪中叶。又名《幼科指南秘传方》、《幼科指南家传秘方》。首列指南赋、儆心赋等,并论儿科诊法,次列儿科疾病26种之证治,末附祖传方剂13首,反映出万氏独具心得。现
病名。系指患“伤寒”而发生的口疮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七:“夫伤寒,冬时发其汗,必吐利,口中烂生疮,以其表里俱虚热,热不已,毒气熏于上焦故也。”参见口疮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普济方》卷二百四十九。指阴囊部肿硬。多见于小儿。宜外用地黄散(干地龙研末)生薄荷汁调涂。《婴童百问》:“小儿外肾肿大,茎物通明,牡蛎粉研极细,鸡子清调敷为佳。”参见脱囊、阴肿、疝气条。
病名。《喉科指掌》卷六:“此症因毒结胃家,发于小舌。胃脉沉而洪大者,真结毒也。”
见《中药志》。为核桃楸皮之简称,详该条。
痧证之一。《痧胀玉衡·手臂痛痧》:“手臂有痧,攻及脏腑者为紧痧,不攻脏腑者为慢痧。慢痧之症,惟刺手臂,紧痧之症,兼服痧药。”参痧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