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假药

假药

出《生草药性备要》。又名巴岩香蛤蒌假蒌。为胡椒科植物假蒟Piper sarmentosum Roxb.的全草。分布广西、广东及云南等地。苦、辛,温。温中散寒,祛风利湿行气止痛。①治胃腹寒痛,疝痛,风寒咳嗽泄泻痢疾,肾炎水肿。煎服:9~15克。②治风湿痹痛,跌打损伤。煎服,或倍量浸酒内服外搽。叶含氢化桂皮酸、β-谷甾醇等。茎、叶水浸液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、福氏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牙叉

    病名。此症为牙根叉中肿胀,色红疼痛,甚则牙关紧闭,饮食有碍。《杂病源流犀烛》卷二十四:“牙叉生于牙根叉中,齿不能开,牙关紧闭……此症初起势甚,至夜尤甚。”多由阳明火毒上冲所致。治宜泻火解毒,消肿止痛。

  • 青龙骨

    见《江西草药》。为水龙骨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风科

    医学分科的一种。宋代始设风科,元代医学分十三科,风科是其中之一,专门诊治各种风病,实际上是大方脉(内科)的一个分支。宋、元强调风邪在致病诸因素中的重要性,因而独立设科。

  • 六神曲

    见《本草便读》。为神曲之处方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孙真人铭

    养生铭文。唐·孙思邈著。《遵生八笺》:“怒甚偏伤气,思多太损神。神疲心易役,气弱病相萦。勿使悲欢极,当令饮食均。再三防夜醉,第一戒晨嗔。玄寝鸣云鼓,晨兴嗽玉津。妖神难犯己,精气自全身。若要无诸病,常当

  • 冷热嗽

    病证名。指感寒受热所致的咳嗽。《证治要诀》卷六:“冷热嗽,因增减衣裳,寒热俱感。遇乍寒亦嗽,乍热亦嗽,饮热亦嗽,饮冷亦嗽。宜金沸草散、消风散各一帖和煎,或应梦人参散,或款冬花散、二母散,仍以辰砂化痰丸

  • 遍体麻木

    浑身麻木的别称。《医林绳墨·麻木不仁》:“遍体麻木者,多因湿痰为病。”详浑身麻木条。

  • 兔子草

    见《上海常用中草药》。为水苦荬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痘疹正宗

    书名。2卷,又有4卷本,书名《痘疹指南》,内容全同。清·宋麟祥撰。刊于1695年。上卷痘疹门;下卷疹症门。作者师承费启泰《救偏琐言》,认为痘为先天之毒,治宜攻下,反对用托补之法。故本书内容尤详于痘症的

  • 太乙神针集解

    见太乙神针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