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。为下田菊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陕甘宁青中草药选》。即蒺藜苗,详该条。
见《本草纲目》。为泽漆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《类证治裁·哮症论治》:“宿哮沉痼者,摄肾真,肾气丸加减。”《临证指南医案·哮》:“宿哮,……病发投以搜逐,而病去必当养正。”病时用葶苈大枣汤或皂荚丸。参见哮证、冷哮、热哮条。
证名。见《丹溪心法·衄血》。因肝胆郁热,心肾之阴受损所致。常伴见胁痛口苦、烦躁不眠等症。治宜清火解郁、滋阴泄热,用河间生地黄散加减。也有因外感,邪热郁于阳明不得发越所致者,症见目痛鼻干不眠,或身热口渴
病名。①走马牙疳的另一名称,《普济方》卷六十七:“夫急疳者,其候唇勿变青白,断肿满,脓血俱出,朽烂疼痛。颊边有赤白色,或有黑晕,即须针却恶心,不然烙之。若不早疗,死于旬日,故名急疳也。”②出《婴童百问
见明·黄省曾《种芋法》。即芋头,详该条。
见莫氏锦囊十二种条。
出《药性论》。为火麻仁之别名,详该条。
前胸部。《素问·刺热篇》:“热争则喘咳,痛走胸膺背,不得太息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