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太平圣惠方》卷一百五十一。即月经之血。
寸口脉三部之一。详寸关尺条。
注病之一。《诸病源候论·毒注候》:“毒者是鬼毒之气,因饮食入人腹内,或上至喉间,状如有物,吞吐不出,或游走身体,痛如锥刀所刺,连滞停久,故谓之毒注。”参见疰条。
见《本草纲目》。为姜黄之药材名,详该条。
见《中国药用植物志》。为白花蛇舌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广西药用植物名录》。为大驳骨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云南中草药选》。即铁仔,详该条。
①经外奇穴。出《陈修园医书七十二种·刺疔捷法》。位于耳垂前面中点。主治锁口疔等。直刺0.1寸,或点刺出血。②耳的部位。耳轮之垂下处。又名耳坠、耳垂珠。
见《中药大辞典》。为桃南瓜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症名。口中自觉有甜味。多属脾胃湿热。可见于平素嗜食甘肥厚味的消渴病人。《素问·奇病论》:“夫五味入口,藏于胃,脾为之行其精气,津液在脾,故令人口甘也。此肥美之所发也,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,……转为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