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关口

关口

即咽峡部。《喉科指掌》卷三:“双乳蛾,……生于关口上部两边。”证治参见乳蛾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暑中阳邪

    见《医宗金鉴》卷三十九。即阳暑。详该条。

  • 温热论笺正

    书名。陈光淞撰于1915年。陈氏推崇叶天士《温热论》,但认为前人的一些注释不够理想,遂逐条加以笺正。作者的本意是“笺叶氏之旨,正诸家之失”(见序例)。全书分析比较精细,但在某些问题上也存在局限和片面的

  • 妊娠脏躁

    病名。亦名孕悲。多由于孕后血聚养胎,阴虚血少津亏,五脏失于濡养,或心气虚,热乘心脾及肝气抑郁所致。清·阎纯玺《胎产心法》:“妊娠脏躁,悲伤欲哭,象如神灵所凭,数欠伸。盖肺志为悲,胎热火炎,肺不自持,故

  • 十度(duó 夺)

    古诊法。出《素问·方盛衰论》。度,衡量测度。古代有脉度、脏度、肉度、筋度、俞度等五度,五度有虚有实,合称十度。用针前,先辨别十度,可以较准确地进行补泻刺法。参见各条。

  • 小眦漏

    病证名,见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。《审视瑶函》:“此症小眦之间生一漏,时流血水,其色鲜红。是病由心络而来,下焦火横行之疾。”治宜清热祛风除湿,可选用白薇丸或泻湿汤加减。

  • 寒积吐

    病证名。指寒邪积滞胃中而致的呕吐。多因乳幼儿沐浴受凉,风寒由肌表入胃,寒邪积滞不化,气逆而吐所致。明·邓景仪《医经会解》:“寒积吐,清浊混出,不作腥臭,吐汁久澄,清浮浊底。”临床可伴有面唇苍白,形寒、

  • 复位手法

    即上骱手法。是应用手的技巧,将脱臼之骨关节恢复其原位。详见上骱手法条。

  • 足少阳经病

    即胆经病,十二经病之一。《灵枢·经脉》:“是动则病口苦,善太息,心胁痛,不能转侧,甚则面微有尘,体无膏泽,足外反热,是为阳厥。是主骨所生病者,头痛、颌痛,目锐眥痛,缺盆中肿痛,腋下肿,马刀侠瘿,汗出,

  • 黑瓣红底舌

    黑瓣苔,瓣底红。为脏腑热甚,消灼津血。症见口开目闭、烦躁沾语、狂妄便闭等,急用大承气汤下之,并用清热凉血之法治之(见《伤寒舌鉴》)。

  • 柯似峰

    【介绍】:见柯琴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