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

①读(nèi)。里面。与外相对。《素问·调经论》:“阳虚则外寒,阴虚则内热。”②音那(nà)。古同纳。①受纳、纳入。《灵枢·营气》:“营气之道,内谷为宝。”②进针、下针。《素问·八正神明论》:“以息方吸而内针。”《素问·调经论》:“候呼内针。”③房事、性交。《灵枢·终始》:“新内勿刺,新刺勿内。”《灵枢·淫邪发梦》:“厥气……客于阴器,则梦接内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内伤痢疾

    病证名。见《慎斋遗书》卷八。《痢证汇参》卷二:“内伤之痢有三。有七情内伤,劳力内伤,饮食内伤。虽属一证,而治各不同。”详见七情痢、劳役痢、饮食内伤痢等条。

  • 威宁

    推拿穴位名。即威灵。详该条。

  • 乾廓

    眼的八廓名称之一。系用八卦而命名者。见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。即天廓。详该条。

  • 小肚

    小腹的俗称,详少腹条。

  • 小眉刀

    用钢质制成的小刀,柄长1~2寸,刀口倾斜如眉,故名。专用于割治放血。

  • 恶色

    又称夭色。疾病反映于面部的色泽表现为晦暗枯槁者,表示胃气枯竭,脏气败坏,病情多属凶险。《素问·五脏生成篇》所描述的“青如草兹”、“黄如枳实”、“黑如始”,“赤如衃血”、“白如枯骨”等,均属恶色。

  • 寒湿痢

    病名。指痢疾之由感受寒湿而致者。《症因脉治》卷四:“寒湿痢之症,初起恶寒发热,身痛头疼,呕吐不食,不作渴,痢下脓血,或下黑水,腹反不痛。”治疗如身痛发热,脉浮紧者,宜用败毒散辛温散表;呕吐饱闷,脉长者

  • 黄玉路

    【介绍】:见黄元御条。

  • 内踝(huái 怀)

    骨名。又名合骨。出《灵枢·本输)。解剖学同名骨。即胫骨下端向内的骨突。见踝骨条。

  • 刺矶松

    见《青海常用中草药手册》。为鸡娃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