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诸病源候论条。
太阳病的六种传经情况,包括传本、巡经传、越经传、表里传、误下传、巡经得度传。《此事难知》卷上:“太阳者……为诸阳之首,膀胱经病,苦渴者,自入于本也,名曰传本。太阳传阳明胃土者,名曰巡经传,……太阳传少
见诊家直诀条。
八瘕之一。《诸病源候论·癥瘕病诸候》:“人有食蛇不消,因腹内生蛇瘕也。亦有蛇之精液误入饮食内,亦令病之。其状常若饥而食则不下,喉噎塞,食至胸内即吐出,其病在腹,摸揣亦有蛇状,谓蛇瘕也。”《杂病源流犀烛
胃腔。《素问·调经论》:“上焦不行,下脘不通,胃气热,热气熏胸中,故内热。”
①厥证之一。指中气衰竭,或气机怫郁上逆而厥者。《景岳全书·厥逆》:“气厥之证有二,以气虚气实,皆能厥也。气虚卒倒者,必其形气索然,色清白,身微冷,脉微弱,此气脱证也。宜参、芪、归、术、地黄、枸杞、大补
①见《福建民间草药》。为虎耳草之别名。②见《广东中药》Ⅱ(生草药部分)。为磨盘草之别名,各详该条。
证名。嚏之俗称。详该条。
见《云南中草药选》。为小红参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审视瑶函》。又名混睛、混障症。《医宗金鉴·眼科心法要诀》:“混睛之证,初起白睛混赤,渐生赤脉,遮漫乌睛,或白或赤,漫珠一色,白忌光滑如苔,赤忌赤脉外散,其证初起则先痒后痛,渐致碜涩泪出,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