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《素问·宣明五气篇》。涎出于口,口为脾窍,故涎为脾液。参见五脏化液条。
见《中国树木分类学》。为望江南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佛教经《四分律》。指月经,详该条。
《卫生宝鉴》卷十二方。黄芪、麦门冬、熟地黄、桔梗各五钱,甘草二钱半,白芍药、五味子各二钱,人参三钱。为粗末,每服四钱,水煎服,日三次。治因嗽咯血成劳,眼睛疼痛,四肢困倦,脚膝无力。
见《广东中药》。为山扁豆之别名,详该条。
出《名医别录》。为方解石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清·汪连仕《采药书》。为马牙半支之别名,详该条。
出《伤寒论·辨少阴病脉证并治》。病程中原见微细欲绝之脉,突然跳动显露。多属病情危笃,阴阳离决之候。
出《药性论》。为蜂蜜之白色至淡黄色者,详蜂蜜条。
八利之一。小儿脾胃嫩弱,寒湿内侵或伤生冷,以致脾胃虚寒,运化失常。症见利下白色粘液,手足冰冷,渴喜饮热等。治宜温运脾阳。用附子理中汤等方加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