①指阳气不足致肝气凝泣,属内寒之证。症见忧郁胆怯,倦怠不耐劳,四肢不温,脉沉细而迟。②指寒邪凝滞于肝经。详寒滞肝脉条。
骨名。又名五指骨。见掌骨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万病回春》卷四。即瘀血咳。详该条。
见《药材学》。为壁钱幕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《素问·大奇论》:“……血衄身热者死。”即衄血。详该条。
病名。即蟠蛇疬。见该条。
见《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》。为地柏枝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,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四十九。即丹毒,见该条。
证名。指胸中满闷不适而按之硬满者。《伤寒论·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》:“病如桂枝证,头不痛,项不强,寸脉微浮,胸中痞硬,气上冲咽喉不得息者,此胸有寒也,当吐之,宜瓜蒂散。”《伤寒贯珠集》卷二:“此痰饮类伤
即甲、乙、丙、丁、戊、己、庚、辛、壬、癸,简称十干。商代便用以记天日,其顺序,取义于种子的萌芽、生长、发育、繁殖以至衰老、死亡、新生的全过程。《汉书·律历志》解释:“出甲于甲,奋轧于乙,明丙于丙,大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