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名。出《疡医大全》卷十九。指生于两臂膊间的痈。长二、三寸,红赤高肿,疼痛无头,治以蓖麻子捣膏贴之。参见外痈条。
见《本草纲目·论月水》。即激经。详该条。
见萧步丹《岭南采药录》。为五色梅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出《活幼心书》卷二。为跌扑损伤皮肤,外风侵袭,伤痕随时发肿,疼痛的证候。治宜活血疏风为法。
出《日华子诸家本草》。为菝葜之别名,详该条。
书名。2卷。清·柯琴撰于1674年。作者对前人编集、校注、整理《伤寒论》持有异议,认为“伤寒、杂病治无二理,咸归六经之节制。六经中各有伤寒,非伤寒中独有六经也”。本此,柯氏于上卷列论伤寒大法、六经、合
病证名。见《医略六书·杂病证治》。又称酒积泄、酒积五更泄泻。详各条。
见图经衍义本草条。
痰证之一。即燥痰。见《不居集》卷十七。参见该条。
病名。见《文堂集验方》卷一。即黑痧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