口角
上、下唇交会处。因在口的两侧,故称。
上、下唇交会处。因在口的两侧,故称。
证名。《伤寒九十论·脐中出血》:“本少阴证,而误汗之,故血妄行,自脐中出。……予以治少阴之本,而用姜附汤。”本证亦有由肾火外越而致者,宜用六味地黄汤加骨碎补等药。
病证名。①《疡医大全》卷十二:“若产后口鼻有黑气及鼻衄者,名胃绝。”参见鼻衄条。②为五脏六腑绝候之一。《东医宝鉴》卷三:“胃绝五日死。”
证名。《幼幼集成》:“小儿寒证有七:面白,粪青白,肚虚胀,眼珠青,吐泻无热,足胫冷,睡露睛。此皆虚寒,忌用寒凉。”《儿科醒》:“小儿属寒之症,有外感有内伤,有症变虚寒,三者不同,治法各异。”外感寒邪,
出《灵枢·营卫生会》。上焦宣发中焦上输的水谷精气,充养身体各部,象雾露一样均匀地敷布于全身,故称。
即沙参麦冬汤,见该条。
见《岭南草药志》。为狗肝莱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四川中药志》。为青葙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本草原始》。为胡芦巴之简称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见秦伯未《中医临症备要》。即物偶入睛证。详该条。
病名。出《外科证治全生集》卷一。即脱囊,见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