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吴遵程

吴遵程

【介绍】:

吴仪洛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王显

    【生卒】:?~515【介绍】:南北朝时期北魏医家。字世荣。阳平乐平(今山西昔阳)人,原籍东海郯人。父安道,以医为业。显以医术自通,明敏有决断才。以愈文昭太后、世宗之疾有功,曾任廷尉少卿,营进御药,后封

  • 阳毒

    感受疫毒所致的一种病证。《金匮要略·百合狐阴阳毒病脉证治》:“阳毒之为病,面赤斑斑如锦纹,咽喉痛,唾脓血。”本证类似后世所称之温疫、温毒发斑,以其面赤而称“阳毒”。

  • 阴阳乖戾

    乖戾,不和或失调。阴阳不和或失调是病理变化的基本原理,导致阴阳偏衰偏亢,气血逆乱脏腑功能失常等。参阴阳失调条。

  • 水蛇头

    病名。指疔之一。出《疡科心得集》卷五。又名水蛇头疔,有明亮黄色水泡者,治宜挑破去其恶水。余证治见指疔条。

  • 塞法

    是将药粉以纱布包裹,扎紧,或将药物制成锭剂填塞耳、鼻或阴道、肛门的一种外治法(用于阴道、肛门的,亦名坐药)。如治疗慢性鼻旁窦炎,用川芎、辛夷、细辛、木通研细末,纱布裹少量塞鼻孔中。又如妇女滴虫性或霉菌

  • 后重

    ①古病名。即大瘕泄。《难经·五十七难》:“有大瘕泄,名曰后重。”详大瘕泄条。②证名。指腹痛急迫,肛门重坠不适。《医宗必读·痢疾》:“邪迫而后重者,至圊稍减,未几复甚,芍药汤;虚滑而后重者,圊后不减,以

  • 舌下珠

    病名。系指舌下生泡如珠、疼痛。《喉科秘旨》卷下:“舌下珠此脾肾两虚之症。”治宜补脾益肾。可选用四君子汤、六味地黄汤等加减。参见舌上珠条。

  • 野火丹

    病名。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四十九。属小儿丹毒之一。丹发赤斑如梅子,遍背腹或两腿上,痛如火烧。治宜泻黄散、凉隔散加减,外用消肿散或水调白及末涂之。

  • 心俞

    经穴名。代号BL15。出《灵枢·背腧》。属足太阳膀胱经。心之背俞穴。位于背部第五、六胸椎棘突间旁开1.5寸处;布有第五、六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,深层为外侧支;并有肋间动、静脉后支的内侧支和颈桡动脉降支

  • 外邪

    详见邪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