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喉关痈

喉关痈

病名。系指痈发于喉关部者。多因肺胃蕴热,复感风热,邪毒痰火壅聚咽喉所致。症见喉核之上后方红肿疼痛,喉核常挤向前下,悬雍垂水肿,变形。讲话时口中如含物,常带鼻音。疼痛连及耳窍咽肿如塞,吞咽困难,饮水时常向鼻腔反流。恶寒发热便秘口臭等(《中医喉科学讲义》)。治宜疏毒解毒,泻热消肿。用清咽利膈汤加减。或含化六神丸。脓熟时以刀针于高肿处刺破出脓。外吹冰硼散。本病类今之扁桃体周围脓肿等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白桐皮

    出《药性论》。即桐皮,详该条。

  • 痁(shān 山)疾

    古病名。即疟疾。《说文》:“痁,有热疟。”《左传》:“齐侯疥,遂痁。”《丹溪心法·疟》:“疟又名痁疾者。”明·卢之颐《痎疟论疏》:“痎疟总名曰痁。痁者,秋时寒热兼作,即痁作而金伏者是也。”

  • 上池涓滴

    见友渔斋医话六种条。

  • 王蘧(qú 渠)

    【生卒】:十一世纪【介绍】:宋代医家。1088年(元祐三年)在京都开封任官职时患背疽,因医治疗不愈,后经徐州萧县(今安徽省萧县)张生为其火灸、敷药,约一月疮平。遂将所得有效方药编为《经效痈疽方》一卷。

  • 矢气

    证名。见《伤寒论·辨阳明病脉证并治》。亦作失气。或谓失为“矢”之误。参见转矢气、失气条。

  • 阳绝

    脉搏只现于寸部,关、尺两部不能察觉到脉动的一种脉象。《伤寒论·平脉法》:“寸脉下不至关,为阳绝。”

  • 牛疔

    病名。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三十一。皮色不变,但肿而头黑,形圆而小,疮口内无油,皰起掐之不破,挑之黄水出,四边赤,身有寒热。治法同疔疮。

  • 瓷针

    即陶针。参见该条。

  • 经来胁气痛

    《叶氏女科证治》。即经来胁痛。详该条。

  • 红毛大戟

    见《药材资料汇编》。即红大戟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