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医学摘粹条。
证名。指闷乱烦热之状。出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。参见闷瞀条。
见《四川中药志》。为绛梨木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萧步丹《岭南采药录》。为天仙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即药罐法。见《外科正宗》。参见药罐法、水罐法条。
见《湖南药物志》。为金边兔耳之别名,详该条。
出《药性类明》。即栝楼子,详该条。
《重订通俗伤寒论》方。枳实一钱,炒白术、神曲、炒麦芽各三钱,茯苓二两,赤小豆、车前子各一两。后三味煎汤代水,再煎余药服。治湿痰挟气阻滞胸腹而致的痰胀,腹胀轻减而喘肿未除者。
综合性医书。4卷。明·王肯堂撰,蒋仪校订。刊于1641年。全书分述临床各科病证。据蒋氏所撰凡例介绍,王氏此书“指其大要,令一披览而晓然于辨症用药,真昭彻如镜,遂以《医镜》名编”。卷1~3以内科病证为主
病名。多由痘疮毒火郁积不散,致邪毒上攻于喉所致。症见咽喉干涩疼痛,甚则肿胀溃烂,汤水难入,呼吸不利(《病源辞典》)。治宜解毒消肿,清热利咽。方可选用粘子解毒汤。银翘散等加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