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黄帝素问宣明论方》卷十四。即眼力。详该条。
病名。为一种大疱性疮疡。出《疮疡经验全书》卷四。由心火妄动,或感酷暑火邪入肺伏结而成。本病初起为赤色潦浆脓疱,破后黄水浸淫,焮热痛痒,遍体可生。治宜清热解毒除湿。内服解毒泻心汤。湿热偏胜者,宜清脾除湿
即鼻毛。详该条。
经外奇穴名。《备急千金要方》:“小儿暴痫,若脊强反张,灸……督脊上当中。以大椎度至穷骨中屈,更从大椎度之,灸度下头,是督脊也。”即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与尾骨端连线的中点处。主治癫痫。艾炷灸3~5壮;或艾条
病名。①指三阴疟。《类证治裁·阴疟》:“疟邪伏于募原,浅者客三阳经,深者入三阴经,……以伏邪深入三阴,故名阴疟也。”②泛指在里、在阴、在脏之疟。见《医学入门·疟》。参见阳疟条。
《素女经》:“女人阴深一寸曰琴絃。”即阴道内一寸处。
出《太平圣惠方》第九十一卷。亦称痱子,即疿疮。见该条。
即腘中。《医宗金鉴·外科心法要诀》:“俗名腿凹,经曰腘中。”
见《湖南药物志》。为苦笑之别名,详该条。
骨名。即髌骨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