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证名。指痰饮留滞所致的腹胀。《症因脉治》卷三:“痰饮腹胀之症,胸腹满闷,怔忡喘急短息倚肩,呕恶痰涎。或腹中漉漉有声。”多因脾胃传化失职,痰饮不化所致。治宜祛痰化饮为主。胸闷怔忡,宜小半夏汤、二陈汤;
指六腑。《灵枢·邪气藏府病形》:“荥输治外经,合治内府。”
见《中国药学大辞典》。为防风之处方名,详该条。
书名。12卷。元·王好古撰。作者初撰于1291年,后原稿佚失,经追忆“十得七八”,复刊于1297年。此书以十二经为纲,首述伤寒,附以杂证。学术渊源以张仲景为本,参酌补充张元素、李东垣等治法,选方采用《
见《山东中草药手册》。为分心木之别名,详该条。
出《备急千金要方》。为景天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贵州民间药物》。为水龙骨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太素脉秘诀条。
见痘疹金镜录条。
病证名,见清·佚名《眼科统秘》。小嘴即小眦,即小眦赤脉传睛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