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大常山

猜你喜欢

  • 五液之一。又称口津。与唾合称涎唾或唾液。具有滑润口腔和帮助消化的作用。涎为脾液。《素问·宣明五气》:“脾为涎。”脾胃正常则津足,口中和,不燥不渴,食而知味。脾胃虚寒则冷涎上涌,口淡泛恶;胃火炽盛则涎少

  • 针灸捷法大全

    见针灸大全条。

  • 亚拙山人

    【介绍】:见王锡錱条。

  • 月水不来

    出《脉经》。即经闭,详该条。

  • 五加皮丸

    《证治准绳·女科》卷四方。炒续断、杜仲各二两半,川芎、独活各三两,五加皮、狗脊、萆薢、芍药、诃子肉各四两。为细末,炼蜜为丸,梧桐子大,先服五加皮散,后服此药,每服四十丸,空腹酒送下,日三次。治妊娠腰痛

  • 心漏

    病名。出《疡科心得集》卷中。即井疽之成漏者。见井疽条。

  • 六府胀

    出《灵枢·胀论》。指胃胀、大肠胀、小肠胀、胆胀、膀胱胀、三焦胀。详各该条。

  • 舌起芒刺

    舌苔隆起如刺状。为热极之象。邪热越盛,芒刺越多,一般多为胃实热;有时也可根据芒刺所生部位区分邪热所在,如舌尖芒刺为心热,舌中芒刺为脾胃热,舌边芒刺为肝胆热。

  • 肱(gōng 工)

    ①上臂。从肩到肘的部分。近代一般取此义。②手臂从肘到腕的部分。《论语·述而》:“曲肱而枕之。”③上肢从肩到腕的部分。《医宗金鉴·正骨心法要旨》:“自肩下至手腕,一名肱,俗名肐膊。”

  • 疸目

    病证名。见佚名《男妇小儿眼科七十二症》。多因脾经湿滞所致。症见两睑赤烂,时痒流泪。治宜祛风清热除湿等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