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下胎毒法之一。取黄连捣碎,用水浸泡出汁,时时滴儿口中,婴儿初生,体内蕴有胎热,或值夏季气候炎热之时宜用之。有清热解毒的作用。
书名。不分卷。清·张畹香撰。撰年不详。本书介绍作者有关温暑病症的临床心得,包括舌苔辨、伤寒治论、湿邪、瘖疹、风温、热入血室、痢、疟、暑湿、伏暑等内容,能结合个人治案较深入地论析各病,在药用方面比较强调
即亡津液。详该条。
出《名医别录》。为青娘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①即脾痨。详该条。②《慎柔五书》卷四以虫在于脾则成脾痨。治以吴萸根等方。
唐代太医署一种官职的名称,只设1名。
证名。指眼视物不明的证候。《医贯》卷四:“火衰则有昏瞑之患。”参见目昏条。
见《中药志》。为九香虫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》。即满山红,详该条。
见《云南中草药》。为白花丹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