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介绍】:见许佐廷条。
出《本草图经》。为肉桂之药材名,详该条。
骨痿的别称。《金匮要略·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》:“咸则伤骨,骨伤则痿,名曰枯。”详骨痿条。
儿科著作。又名《活幼心法大全》。明·聂尚恒撰。9卷。刊于1616年。卷1~6为痘科,对痘疹的病原及其不同阶段的发病特点、症状及治法,作了较详细的辨析,并提出了有关痘疹的学术见解;卷7是作者治痘疹的医案
见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》(一部)1977年版。为防己科植物中华称钩风Diploclisia chinensis Merr.的根、根茎及老茎。分布湖南。微苦,平。祛风湿,活血,利尿。治风湿关节痛,跌打损
即房劳。详该条。
治疗寒证,当以热药制之。如附子汤、附子细辛汤,治太阳、少阴之寒;四逆汤、理中汤治脾肾之寒;吴茱萸汤、乌梅丸治肝寒;青龙汤治肺寒;薤白汤治心胸之寒;回阳救逆汤统治里寒;桂枝汤治表寒。《汤液本草》卷上:“
出《本草经集注》。即钩藤,详该条。
证名。见清·佚名《广勤轩遗稿》。指眵泪稠浊似痰,粘糊满目的证候。详见眵泪条。
十二经原穴之一。①气海穴部位,在脐下一寸五分处。《灵枢·九针十二原》:“肓之原,出于脖胦。”《素问·腹中论》:“肓之原在脐下。”马莳注:“肓之原出于脖胦,其穴一,一名下气海,一名下肓,在脐下一寸半宛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