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介绍】:清代藏医学家。西藏吉雪人。著有《医学源流》。
指性味平和的方剂。
病证名。指寒邪积滞胃中而致的呕吐。多因乳幼儿沐浴受凉,风寒由肌表入胃,寒邪积滞不化,气逆而吐所致。明·邓景仪《医经会解》:“寒积吐,清浊混出,不作腥臭,吐汁久澄,清浮浊底。”临床可伴有面唇苍白,形寒、
病名。痃的别称。见《太平圣惠方》卷四十九。详痃条。
元代医官职称。始设于1322年(至治二年),共2人,以协助太医院高级官员工作,官阶正四品。
古代眼科手术器械。见《目科正宗》。多用老竹制成(见图48)。用以治疗睑废、倒睫拳毛等。图48
经穴别名。出《针灸聚英》。即百会,见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顾世澄条。
病证名。①属宿翳。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:“亦名横翳,色白或如糙米色者,或带微微焦黄色者,但状如剑脊,中间略高,两边薄些,横于风轮之外者,即此证也。”又称剑横秋水。不论其厚薄如何,因为横贯黑睛,遮掩瞳神,
出《黄帝内经素问》。为海螵蛸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