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子午拳势

子午拳势

练功方法之一。见杜自明《中医正骨经验概述》。两手握拳置于腰际,一拳翻转用力向前击前,瞬时开掌抢拿后,收回原处,两手交替进行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小肠蒸

    二十三蒸之一。见《诸病源候论·虚劳骨蒸候》,详该条。

  • 瑞泉野叟

    【介绍】:见镏洪条。

  • 浸淫

    扩展、流溢或蔓延。《素问·气交变大论》:“身热骨痛,而为浸淫。”

  • 火针疗法

    又称燔针焠刺疗法。用火针烧灼后刺激机体穴位的治疗方法。《灵枢·经筋》所述以“燔针劫刺”治疗经筋痹症即指本法。《针灸聚英》指出,针具“烧令通红,用方有功”,且“必先安慰病人,令勿惊心”。刺时要“切忌太深

  • 阴盛格阳汗

    证名。指阴寒内盛,格拒阳气于外,而致自汗之证。《张氏医通·杂门》:“身冷自汗,阴躁,欲坐泥水中,脉浮而数,按之如无,……此阴盛格阳,真武汤冷服。”参见绝汗条。

  • 水底捞明月

    小儿推拿方法。出《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》。详水底捞月条。

  • 胃蒸

    二十三蒸之一。见《诸病源候论·虚劳骨蒸候》。详二十三蒸条。

  • 白滞痢

    古病名。即白痢。《诸病源候论·痢病诸候》:“白滞痢者,肠虚而冷气客之,搏于肠间,津液凝滞成白。”方用豆蔻丸等。参见白痢、寒痢条。

  • 白马胎

    见《广东中草药》。即走马胎,详该条。

  • 热烂

    证名。眼弦之“春夏烂者为热烂”(《银海精微》)。系脾土蕴积湿热所致。宜清热祛湿。可服三黄汤加减,外用棉裹散薰洗,有瘀滞者可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