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宛伏

猜你喜欢

  • 结脉

    脉象之一。脉来迟缓而呈不规则间歇。《脉经》:“结脉往来缓,时一止,复来。”主阴盛气结,气壅痰滞,积聚癥瘕。《脉诀刊误》:“结、促者,因止以别阴阳之盛也。……阴盛则结,脉徐而时止,虽有止非死脉也……。”

  • 小儿涎喘

    病证名。指小儿涎盛而喘急,为痰涎上壅于肺所致。其症以肺脾气虚,腠理不密,外邪所乘,正气虚而邪气盛者为多。《东医宝鉴》:“顽涎者,脾肺所出也,涎则流溢于咽喉,如水鸡之声,喘嗽烦闷,宜抱龙丸……。”发作时

  • 极热伤络

    《金匮要略·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并治》:“极寒伤经,极热伤络。”人身的经脉,直行的为经,横行的为络,经在里属阴,络在外属阳。热为阳邪,故极热则伤络,便可发生出血、发斑等症。

  • 下竟下

    《内经》诊法对体表部位时划分。出《素问·脉要精微论》。详上竟上条。

  • 孔雀毛

    见《江西草药》。为地柏枝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通瘀破结

    同破瘀消癥。详该条。

  • 痘疹图像

    参见痘疹四合全书条。

  • 五脏化液

    五液与五脏的功能活动、经脉所过或开窍有关。《素问·宣明五气篇》:“五脏化液:心为汗,肺为涕,肝为泪,脾为涎,肾为唾,是谓五液。”张志聪《素问集注》:“五脏受水谷之津,淖注于外窍而化为五液。”因此,五液

  • 医门棒喝

    医论著作。4卷。清·章楠撰于1825年。内容有六气阴阳论、太极五行发挥等30余篇论文,杂论医理、诊法及内、儿各科病证证治,并附医案。作者自称要阐明医理、评论诸家之流弊,以警当世。在论述中,结合个人临床

  • 窝儿参

    见《陕西中草药》。为窝儿七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