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广州植物志》。为苣荬菜之别名,详该条。
指肩胛骨、子骨,左右共四块。详各条。
见《寿世保元》卷七。即紫苏饮,见该条。
病名。出《疡科选粹》卷五。即虎口疔。见该条。
指初潮月经。明·万全《广嗣纪要》:“月事初下,谓之红铅。”
开窍法之一。又称清心开窍。是治疗温热病神识昏迷的方法。此法多以芳香开窍药与清热药同用。适用于温病高热神昏、胡言乱语、烦躁不安、唇焦齿燥、四肢抽搐,以及小儿热证惊厥等,用紫雪丹或安宫牛黄丸合清营汤。
病证名。见《医略六书·杂病证治》。又称酒积泄、酒积五更泄泻。详各条。
证名。见《丹溪心法·嗳气》。指气从胃中上逆,冒出有声之症。其声沉长,不似呃逆之声短促。常伴见胃脘饱胀。多因脾胃虚弱,胃气不和,或挟气、食、痰、火,使胃气上逆所致。也有因肺气不降而嗳者。治宜和胃降逆为主
即肩胛骨。其前方呈扁平三角形,向后凹陷,形同饭勺,故名。
证名。见《疡科心得集》卷上。为疮疡陷证之一。多见于有头疽生肌收口期。因素体脾肾阳虚,加之患疮疡耗伤气血所致。证见:疮口腐肉脱尽而疮面肉芽色淡,状如镜面,胱白板亮,新肉不生,经久不敛,不知疼痛,伴见形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