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普济本事方》卷一。又名中腑。详该条。
足的别称。见《灵枢·经脉》。
见《现代实用中药》。即地骷髅,详该条。
即耳垢。
【介绍】:见姚良条。
即透邪。详该条。
见《广东中药》Ⅱ.(生草药部分)。为鲫鱼胆草之别名。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指女子(本应指未婚者)因逆经而致眼部出血之病证。又名女子逆经、女子逆经赤涩、女人血气逆流、逆经目赤。《银海精微》:“此乃室女或肥壮妇人血热经闭,过期不行,则血逆于上,注于目,灌于睛外皆红色。”
证名。指膈上自觉有物梗阻而烦闷不舒。可见于外感和杂病的多种疾病。《伤寒论·辨太阳病脉证并治》:“伤寒六七日,发热,微恶寒,支节烦疼,微呕,心下支结,外证未去者,柴胡桂枝汤主之。”《伤寒论今释》卷四:“
见《中药材手册》。为巴戟天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