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小儿昏迷

小儿昏迷

病证名,指小儿突然或逐渐对周围环境意识完全消失,对外界的刺激不起反应的证候。是由于热与痰内闭所致,其病变部位在心包热闭大多由温热病邪内传心包,或由吸受夏令暑邪,“暑气通于心”,最易内闭。痰闭痰迷心窍,其挟湿者多表现为痰浊内闭的证候;挟火者,多表现为痰火薰蒸的证候。热闭宜清热开窍,用牛黄清心丸,或安宫牛黄丸烦躁明显加服紫雪丹,并可针刺少商中冲间使大椎。痰闭宜芳香开窍,用苏合香丸,高热加至宝丹,并可针刺合谷内关尺泽丰隆。内闭外脱,应开闭固脱并进,开闭参照痰闭的治法,固脱用参附汤加龙骨牡蛎,双方兼治。若脱症已固,元气大虚,用可保立苏汤(《医林改错》:黄芪党参甘草白芍当归白术山萸肉枣仁、枸杞、破故纸、核桃肉)内服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蒲草黄

    见《药材学》。即蒲黄,详该条。

  • 湿热痉

    病名。指由湿热病传变所致的痉症。多因湿热挟风,侵入筋脉;或邪入手足厥阴,热盛动风所致。薛生白《湿热病篇》:“湿热证,三四日即口噤,四肢牵引拘急,甚则角弓反张,此湿热侵入经络脉隧中。宜鲜地、秦艽、威灵仙

  • 蜘蛛胀

    病名。单腹胀的俗称。《类证治裁》:“单腹胀俗名蜘蛛胀。腹肿,四肢瘦。由脾气虚极,真脏已伤也。”参见单腹胀条。

  • 胎产心法

    书名。3卷。清·阎纯玺撰。刊于1730年。分述胎前、临产、产后的多种病证。书中对产科各病的诊断和治疗,在参考前人方书的基础上,阐述了作者的心得。文字较通俗,对后世有一定的影响。1935年又有沈棪增订本

  • 足阳明经筋

    十二经筋之一。《灵枢·经筋》:“足阳明之筋,起于中三指,结于跗上,邪外上加于辅骨,上结于膝外廉,直上结于髀枢,上循胁属脊;其直者,上循骭,结于膝;其支者,结于外辅骨,合少阳;其直者,上循伏兔,上结于髀

  • 乳香消毒散

    《卫生宝鉴》卷十三方。煨大黄、黄芪、炒牛蒡子、牡蛎(盐泥裹烧)、金银花各五两,炙甘草二两,没药、乳香、栝蒌各半两。为粗末,每服五钱,水煎去渣,疮在上者食后服,疮在下者食前服。治恶疮。

  • 吴春岩

    【介绍】:见吴正伦条。

  • 汗淅疮

    病名。由汗液淹淅皮肤皱折部位引起的湿疡。《外科启玄》卷九:“肥人多汗,久不洗浴,淹淅皮肤,烂成疮者,痛不可忍。”用真蛤粉、滑石粉各等份撒疮上。经常保持皮肤清洁,可以预防发病。相当于间擦性皮炎。

  • 转阴过阳

    小儿推拿方法名。详猿猴摘果条。

  • 小儿斗眼

    病证名,见《验方新编》卷之一。其表现为黑眼珠呆滞。参见通睛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