元代医官职称。为低级官员,共7人。始设于1322年(至治二年)。参见太医院条。
【介绍】:见罗知悌条。
见药要便蒙新编条。
见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。为地羊鹊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痧证之一。指患痧面有口吐血沫者。《痧症全书》卷中:“血沫痧,胀闷废食,两胁疼甚,口出淡血沫,如西瓜瓤,用熏陆香为君,佐以寄奴、茜草之类,治之即愈。”
见《贵州民间药物》。为半边旗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《叶氏女科证治》卷一:“肥人气虚生痰,多下白带。宜服柴术六君汤(六君加苍术、柴胡、升麻、生姜),兼苍附导痰丸(苍术、香附、枳壳、陈皮、茯苓、甘草、胆南星,右为末,姜汁和神曲为丸,柴术六君汤送下
证名。出《灵枢·五邪》。指因眩晕而跌倒。参见眩晕、中风条。
书名。《证治准绳》中的一种,又名《幼科准绳》。9卷。明·王肯堂撰。刊于1602年。本书综括整理明代以前有关儿科文献编成。卷1证治通论及初生门;卷2~9将儿科诸病分属五脏,列为心、肝、脾、肺、肾五大类。
人体部位名。指足跟部。《灵枢·经筋》:“足少阴之筋……结于踵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