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四川中药志》。为刺楸树皮之别名,详该条。
①读如“碗”(wǎn)。①宛转、屈曲。《灵枢·刺节真邪》:“倾侧宛伏。”②音义同腕。《灵枢·杂病》:“刺宛骨下。”②音玉(yù)。通郁、苑。郁结或苑积。《素问·汤液醪醴论》:“去宛陈莝。”
出元·滑伯仁《麻证新书》。麻疹的别称。详该条。
出《本草图经》。即补骨脂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见秦伯未《中医临症备要》。眼之上胞振跳,常牵及眉际,俗称眼眉跳。详胞轮振跳条。
即痘疮。详该条。
脱证之一。《张氏医通·脱》:“下脱者,多缘房劳伤精。其人翕翕少气,不能饮食,大便滑泄无度,小便清利倍常,或梦寐走泄,昼夜遗精,或精血并脱,不能自主。”
出《灵枢·骨度》。即骶骨、尾骨所在部位。参见尾骶骨条。
骨名。额骨的眶部。眼眶的上缘。
川贝母、浙贝母的简称,各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