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张炳

张炳

【介绍】:

宋代医家。字明叔。浦城(今福建浦城)人。在太学时,曾随名医史载之学习,精通医术,疗效甚高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清肠泄热

    治疗大肠实热所致的痢证、大便秘结或热结旁流以及便血诸证的方法。多以清热解毒与凉血或行气药相配合,从而达到清热、去湿、止血、止泻、止痛等目的。常用如白头翁汤、芍药汤等。

  • 风化厥阴

    运气术语。三阴三阳分司六气,其中厥阴属风木之气。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:“厥阴司天,其化以风。”

  • 疏风养血汤

    《伤科补要》卷三方。荆芥、羌活、防风、川芎、天花粉、白芍药、秦艽、薄荷、当归、红花。水煎服。用于破伤失血后之调养。

  • 红小豆

    见《本草原始》。即赤小豆,详该条。

  • 吴遵程

    【介绍】:见吴仪洛条。

  • 衡络之脉

    经脉名,《素问·刺腰痛论》:“衡络之脉,令人腰痛不可以俛仰,仰则恐仆,得之举重伤腰,衡络绝,恶血归之。”历代解释有二:①马莳认为衡络是指“太阳之外络,自腰中横入髀外后廉,而下合于腘中”的足太阳膀胱经支

  • 肩垂背曲

    背曲肩随的别称。《临证指南医案·肩臂背痛》:“背为阳明之府,阳明有亏,不能束筋骨,利机关,即肩垂背曲。”详见背曲肩随条。

  • 孔以立

    【介绍】:清代医家。字毓礼。黎水(属河南)人。辑有《痢疾论》一书(1752年刊行),采集历代诸家论述,列述辨证、治法、方药,论述亦颇出心裁。

  • 兔屎

    见《补阙肘后方》。为望月砂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三伏

    ①初伏、中伏、末伏的合称,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。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;第四个庚日为中伏,立秋后初庚为末伏。②指第三伏,即末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