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鬾病的病因学名称。《幼幼集成》:“孕在胎中,因儿饮乳,……而致儿病,故谓之胎妒。”其义与鬾乳同。参见继病条。
病名。出《外科启玄》卷七。即血漏。见血漏条。
医论著作。17卷。清·王燕昌撰于1874年。本书杂论病机、医理、临床经验及效方等。
出《海上名方》。即地椒,详该条。
推拿方法之一。简称指拨法。见该条。
证名。出《灵枢·经筋篇》。指软肋部疼痛。多由肝虚所致。《医学芻言》第十四章论两旁季胁痛认为“一属肝血虚,一属肝气虚也。”肝气虚常兼见胆怯善惊,疼痛绵绵不止,视物昏糊,耳鸣等症,治宜四君子汤合乌梅丸等方
见外科精要条。
即臊臭、焦臭、香臭、腥臭、腐臭五种臭味。
见《浙江民间草药》。为白马骨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广西本草选编》。为地柏枝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