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挚
【介绍】:
战国时医家。宋国人。据《吕氏春秋》记载,曾以激怒患者的方法治疗齐闵王的病。
【介绍】:
战国时医家。宋国人。据《吕氏春秋》记载,曾以激怒患者的方法治疗齐闵王的病。
病证名。明·赵献可《邯郸遗稿》:“妊娠腹痛者,名痛胎”。《叶氏女科证治》:“妊娠初受妊时,即常患腹痛者,此由热之故,名曰痛胎。一时不能速愈,宜服栀芩汤(山栀、黄芩、当归、玄参、枳壳、苏梗、陈皮、白芍、
【介绍】:明代医生。字晋卿。吴县(今江苏苏州)人。著有《考古针灸图经》、《沂源指治方论》等书,皆佚。
证名。见《丹溪心法附余·燥门》。简称便秘。也称大便难、大便不通、大便秘涩。一般指大便排出困难或三四天以上不大便者。有正虚与邪实之不同。《医学正传·秘结论》:“肾主五液,故肾实则津液足而大便滋润,肾虚则
九虫之一。又称心虫。《内经》称蛟蛕;《金匮要略》称蚘虫;《诸病源候论》又称长虫。蛔虫寄生人体中,称蛔虫病。多因脾胃虚弱,杂食生冷甘肥油腻,或不洁瓜果蔬菜所致。症见腹痛,痛有休止;亦可痛处有肿块聚起,上
经外奇穴名。①指背部脊椎两旁的穴位。《素问·缪刺论》:“从项始数脊椎侠脊,疾按之应手如痛,刺之旁,三痏立已。”杨上善注:“脊有二十一椎,以两手侠脊当推按之,痛处即是足太阳络,其输两旁,各刺三痏也。”《
《医宗金鉴·外科心法要诀》卷七十三方。豨莶草、炒牛蒡子、麻黄、苍耳草、细辛、川芎、当归、荆芥、蔓荆子、防风、车前子、威灵仙、天麻、何首乌、羌活、独活各一两。为细末,酒打面糊为丸,梧桐子大,每服六十至七
经外奇穴名。见《中国针灸学》。位于尺泽前下一寸,直对中指处。主治甲状腺肿大,上肢麻痹,前臂痉挛等。直刺0.5~1寸。艾炷灸3~5壮;或艾条灸5~10分钟。
病名。见《疡医准绳》卷六。即肩关节脱臼。详肩甲骨出条。
鼓膜之俗称。在耳孔之底,系传导声音之重要器官。参见耳及皮膜条。
【生卒】:359~432年【介绍】:南北朝时期刘宋代医家。字敬元。泰山南城(今山东泰安)人。曾任新安太守等职,善医术,撰有《羊中散杂汤丸散酒方》一卷、《羊中散药方》二十卷,均佚。但他宣传有病不服药,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