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方技

方技

古代泛指有关医药的技术和知识。《汉书·艺文志》:“方技者,皆生生之具……故论其书,以序方技为四种。”按四种包括医经经方房中神仙。同书又记有“凡方技三十六家,八百六十八卷”,分别记述了医经七家,216卷;经方十一家,274卷;房中八家,186卷;神仙十家,205卷。又有“侍医李柱国校方技”的记载。说明汉代所谓方技,主要是指医药业及其著作。此外,《舌汉书》、《新唐书》、《宋史》、《明史》皆有方技传或方术传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蒋武生

    【介绍】:见蒋用文条。

  • 易醒

    睡眠恍惚不安,容易惊醒。多因感受惊吓,或心胆气虚,或心火亢盛所致。老年人也常有此现象,但非病态。

  • 阳常有余

    见《格致余论》卷一。阳,指气、火。多指精血亏损、阴不济阳所产生的内火。朱丹溪认为饮食失节,嗜酒纵欲,伤戕过度,则阳热易亢,虚火妄动,故阳常有余。

  • 龈交

    经穴名。代号DU28。出《素问·气府论》,原作断交。属督脉、阳明之会。位于口腔前庭上唇与齿龈之间,上唇系带与齿龈相接处。布有上齿槽神经和上唇动、静脉。主治癫狂,痫证,鼻渊,牙龈肿痛,齿痛,口舌糜烂,鼻

  • 小芭蕉头

    见《四川中药志》。为美人蕉根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(眼)小嘴

    见《广勤轩遗稿》。即外眦。详该条。

  • 气病

    指脏腑经络气机失调的病症。见《诸病源候论·气病诸候》。有虚实之分。虚由精气内夺,实由邪气偏盛。虚症可见气耗、气消、气脱等;实症可见气结、气郁、气乱、气逆等。气病与情志过极关系密切,如怒则气上,喜则气缓

  • 风热惊啼

    病证名。出《太平圣惠方》第八十二卷。由风热内乘于心,以致心脏生热,精神不定,睡卧不安,因致惊啼。治以清心宁神为主,如牛黄清心丸;热重者,用导赤散加黄连、山栀之类。

  • 灵液

    ①指唾液。《本草纲目·口津唾》:“人舌下有四窍,两窍通心气,两窍通肾液,心火流入舌下为神水,肾液流入舌下为灵液。”②汞的别名。

  • 糯米草

    见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。即糯米藤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