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旋覆花汤

旋覆花汤

①《金匮要略》方。旋覆花三两,葱十四茎,新绛少许。水煎顿服。治肝着,症见胸胁痞闷不舒,甚则痛胀,其人常欲蹈其胸上,初起时欲得热饮者,并治妇人半产漏下。②《圣济总录》卷八十四方。旋覆花一两,赤茯苓桑白皮半夏各二两,紫苏茎一两,大腹皮(连皮、子)五枚。为粗末,每服五钱匕,加大枣二枚,水煎去滓,入生姜汁一合空腹服;如要疏利,入槟榔末二钱,汤成下。治瘴毒脚气头旋吐痰,心闷气膈,见食恶心心下拘急。③《普济本事方》卷三方。旋覆花、细辛橘皮桂心人参、炙甘草、炒桔梗白芍药、半夏各五钱,赤茯苓三分。为粗末,每服四钱,加生姜七片,水煎服。治心腹中脘痰水冷气,心下汪洋嘈杂肠鸣多唾,口中清水自出,胁肋急胀,痛不欲食,脉沉弦细迟。④《产育保庆集》卷上方。旋覆花、荆芥穗、半夏曲五味子杏仁(去皮尖,麸炒)、麻黄、炙甘草、前胡赤芍药、茯苓各等分。为粗末,每服四大钱,加生姜五片、大枣一枚,水煎,食前服。治产后伤风咳嗽喘满痰涎壅塞,坐卧不宁。⑤《济生方》卷二方。旋覆花、半夏、橘红、炮姜各一两,槟榔、人参、甘草、白术各半两。为粗末,每服四钱,加生姜七片,水煎,不拘时服。治中脘伏痰,吐逆眩晕。⑥《妇人良方》卷十四方。旋覆花、芍药、甘草各半两,前胡、石膏各一两,白术、人参、麻黄(去根节)各三分。为粗末,每服四钱,水一盏半,姜半分,煎至六分,去滓温服。治妊妇伤寒,头目旋疼,壮热心躁。⑦《赤水玄珠》卷四方。旋覆花、橘红、半夏、茯苓、甘草、厚朴、芍药、细辛。加生姜三片,水煎服。治胸中嘈杂汪洋,常觉冷涎泛上,兀兀欲吐,饱闷。⑧《证治准绳·女科》卷三方。旋覆花、枇杷叶(去毛,炙)、川芎、细辛、藿香、桂心、枳壳(麸炒)、前胡、人参、姜半夏、炙甘草、羚羊角屑、赤茯苓各七钱半,羌活半两。为粗末,每服五钱,加生姜五片,水煎,食远服,日二次。治妇人风痰呕逆,不下饮食,头目昏闷。⑨见《证治准绳·女科》卷二。即芎羌汤,见该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直肠结

    病证名。见《医宗金鉴·杂病心法要诀》。指粪便结于直肠难出者。《医碥·大便不通》:“燥屎巨硬,结在肛门难出,名直肠结。从导法治之。导法,以蜂蜜炼成条,大如指,粘皂角末、油抹入便门。寒结者加草乌头末,以化

  • 阳缩不伸

    指男子阴茎内缩之证。见《得心集医案·痿证门》。即茎缩,属阴缩范畴。详阴缩条。

  • 油子叶

    见《生草药手册》。为乌桕叶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怪脉

    生命垂危时所出现的特殊脉象。详七怪脉、十怪脉条。

  • 妊娠腰背痛

    病证名。出《经效产宝》。因孕后肾气虚弱,又因湿伤于肾,以致相引腰背串痛。若痛不止者,易致坠胎。治宜补肾、祛湿、安胎。方用青娥丸。

  • 命门火旺

    即肾火偏亢。详该条。

  • 艾斗

    针灸器具。其上部为金属丝绕制的弹簧斗,下部为石棉制成的衬垫,两旁有丝带以供固定之用。可用于温灸或间接灸。

  • 骨会

    八会之一。《难经·四十五难》:“骨会大杼。”大杼属膀胱经,膀胱与胃相表里,肾主骨;且该穴位于第一胸椎两旁,是肩部负重着力之处,而支撑重量则有赖于骨,故曰骨会。凡骨病皆可酌情取用。

  • 满山黄

    见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。为一枝黄花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温热暑疫全书

    书名。4卷。清·周扬俊撰于1679年。本书将温病、热病、暑病、疫病依次分卷论述,选辑《伤寒论》、《温疫论》等有关原文加以注释发挥,参阅诸家学说结合个人见解,详细分析各种证候及其治法,并附前人医案作为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