是辨证论治过程的重要一环。通过辨证,确定为某种病证后,根据其病因病机和脏腑所属,订立治疗原则(立法),并据以选用方药(处方)。如风温病初起,邪在肺卫,乃立辛凉解表之法,处以辛凉之剂银翘散,随证加减。
见《上海常用中草药》。为苹之别名,详该条。
参见十天干条。
①拘泥。有所顾忌的意思。《素问·五藏别论》:“拘于鬼神者,不可与言至德。”②证名。筋病证候之一。拘为筋脉牵强不伸。常与挛、急并称,如拘挛、拘急等。多由湿热、风寒或血虚所致。《素问·生气通天论》:“湿热
病名。指寒痰所致的发狂。《医钞类编》卷二十:“寒证发狂得之气菀不舒,怒气不能发去,宜祛痰为主而佐以补气之药。人参、茯神、白术、法半、南星、附子、菖蒲水煎服。或加柴胡尤妙。”参见癫狂条。
见《药材学》。即蒲黄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阎纯玺条。
①针刺手法名。《灵枢·五乱》:“徐入徐出,谓之导气。”指进针后,徐缓入针,得气后再徐缓出针的方法。②即行气法,见该条。
病名。《喉舌备要》:“此症发时喉内四周红肿,在腑中左右有白膜、黄膜两片屈曲相缠,缠上者轻,缠下者重……此是肝肺发来之阴毒,治法不可大清。宜用甘桔汤治之。”或黄连温胆汤、粘子解毒汤等加减。参见缠喉风。
出《灵枢·经别》。即手阳明经别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