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暑热

暑热

①病因。即暑邪。《素问·五运行大论》:“其在天为热,在地为火。……其性为暑。”②证候。外感暑邪的热证。《叶香岩三时伏气外感篇》:“暑热深入,伏热烦渴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映山红

    ①见《本草纲目》。为杜鹃花之别名。②见《吉林中草药》。为迎山红之别名。③见《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》。即满山红。各详该条。

  • 利尿穴

    经外奇穴名。别名止泻、血清、关元上。位于腹中线,当脐下2.5寸处。或于神阙与曲骨穴连线之中点取穴。主治尿潴留,腹痛,腹泻,痢疾,血尿,淋病,肾炎等。直刺1~1.5寸。

  • 梦泄精

    病名。见《诸病源候论·虚劳病诸候》。即梦遗。详该条。

  • 九孔螺

    出《日华子诸家本草》。为石决明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本草经解

    见本草经解要条。

  • 肩风毒

    病名。见《外科大成》卷二。又名臂风毒。指生于臂肩髃穴处的痈。由风邪深袭骨缝,与湿稽留,化热而成。初起高肿色赤,小者如杏,大者如桃,痛连肩臑,更兼拘急。初起可用汗法,服蠲痛无忧散。若不消,治法参见外痈条

  • 白蔻衣

    见《中药大辞典》。为白豆蔻壳之处方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小儿半身不遂

    病证名。指小儿肢体一侧运动障碍或完全丧失。《医林改错》:“小儿半身不遂,自周岁至童年皆有,突然患此者少,多半由伤寒、瘟疫痘疹、吐泻等病后元气渐亏,面色青白,渐渐手足不动,甚则手足筋挛,周身如泥塑。”本

  • 金匮要略编注

    书名。24卷。清·沈明宗编注。刊于1692年。初名《张仲景金匮要略》,1693年重刊时改题本名。沈氏以世传的《金匮要略》刊本“编次失序”,与张仲景原著有所出入,并认为“从来著书立言,必先纲领,次及条目

  • 血虚头痛

    病证名。指阴血亏损不能上荣所致的头痛。《兰室秘藏·头痛门》:“血虚头痛,当归、川芎为主。”症见眉尖至头角抽痛,善惊惕,脉芤,或见头隐隐作痛,头晕目花,面色白,心悸等。治宜补血为主,可用四物汤加味。本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