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病名。又名传尸。《外台秘要·传尸方四首》:“传尸,亦名转注。”详转疰、传尸条。
见伤寒六书条。
病名。见《审视瑶函》。即能近怯远症。详该条。
七气之一。《诸病源候论·七气候》:“怒气,则上气不可忍,热上抢心,短气欲死,不得气息也。”参见七气、九气条。
见《要药分剂》。为芦笋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见赵献可《邯郸遗稿》。即妊娠伤食。详该条。
见《广东中草药》。为臭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出《疮疡经验全书》卷二。即猫眼疮。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丹溪心法·头眩》。又称湿晕。因感受湿邪所致。症见头重眩晕,鼻塞声重,呕吐痰涎,身体沉重等。治宜散湿化湿为主。可用除湿汤、渗湿汤、芎术除眩汤等方。伤湿头运又有寒湿与湿热之分。详寒湿眩晕、湿热
《山海经·东山经》:“高氏之山,其上多玉,其下多箴石。”晋·郭璞注:“箴石,可以为砥(砭)针,治痈肿。”参见砭石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