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本草经集注

本草经集注

药物学著作。七卷。梁·陶弘景约撰于五世纪末。本书是《神农本草经》较早注本的一种。书中补充了原书“序例”部分,并创用了“诸病通用药”的体例,便于药物检索。在药物方面辑录了原书及《名医别录》(为《本经》以后名医新增的药物),各365种,共730种。在三品分类的基础上,进一步分为玉石、草木、虫兽、果、菜、米食及有名未用七类。书中对药物的产地、采用、炮制以及具体临床应用等,均有较多新的补充和说明,但其中也宣扬了一些道家的服食丹药等方面的内容。原书早佚,其主要内容仍保存于《证类本草》等书。此外又有在敦煌出土的唐以前,写本残卷1种,但仅存其序例部分,1955年群联出版社曾据此出版影印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①身体。《荀子·劝学》:“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!”②妊娠。《脉经》:“妇人经自断而有躯。”

  • 养阴清肺糖浆

    即养阴清肺汤制成糖浆。治证同。见养阴清肺汤条。

  • 赵从古

    【介绍】:宋代人。撰《六甲天元运气钤》2卷,已佚。

  • 蛊注毒痢

    病名。见《张氏医通》卷七。即蛊注痢,详该条。

  • 六经

    出《素问·热论》。即太阳经、阳明经、少阳经和太阴经、少阴经、厥阴经的合称。并按十二经脉的走向分为手六经和足六经。《伤寒论》以六经及其所属脏腑的生理病理症状等,作为外感热病辨证分型的纲领。参见六经辨证条

  • 狄梁公

    【介绍】:见狄仁杰条。

  • 黄根白尖舌

    舌尖白苔舌根黄苔。见于表邪将解而里热盛,宜清里热。若表证未罢者,宜先解表,后攻里,杂病见此舌,亦属里有实热。

  • 棒子头

    见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。为翼首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肺虚损

    出《小儿药证直诀》。即肺脏怯。详该条。

  • 两胁下痛

    证名。指两侧胁肋下疼痛。多由气滞痰凝瘀阻所致。亦可见于肝咳。《素问·咳论》:“肝咳之状,咳则两胁下痛,甚则不可以转。”详胁痛、胁下痛各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