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杂疫证治

杂疫证治

书名。2卷。清代作品。不著撰人(或题清·刘一明辑),撰年不详。现存最早为1820年刊本。所谓“杂疫”,亦即广义的瘟疫。此书主要根据《松峰说疫》、《敬信录》等书记载,论述杂疫72证证治。治法包括方药、外治针灸等,其中不乏方十口授、村老传闻的民间效方和疗法,可供临床参阅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疔疮草

    见《浙江民间草药》。为苍耳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司天在泉

    运气术语。司天与在泉的合称。司天象征在上,主上半年的气运情况;在泉象征在下,主下半年的气运情况。如子午年是少阴君火司天,则阳明燥金在泉;卯酉年为阳明燥金司天,则少阴君火在泉。司天与在泉,可推算一年中岁

  • 口咸

    指口内有咸味的感觉。《医学正传·口病》:“肾热则口咸。”《张氏医通》卷七:“口咸,肾液上乘也。六味地黄丸,加五味乌鲗骨。”《奇效良方·口舌门》:“五脏之气偏,由是诸疾生焉。且咸则为寒。”属虚寒者,用附

  • 面胕庞然壅

    指面部足部浮肿。为水肿病常见证候之一。《素问·评热病论》:“有病肾风者,面胕庞然壅。”王冰注:“庞然,肿起貌;壅,谓目下壅如卧蚕形也。”马莳注:“胕,足面也。”参见水肿、附肿条。

  • 顶门疽

    病名。出《医宗金鉴》卷六十三。即顶门痈。详该条。

  • 土黄

    病证名。三十六黄之一。《圣济总录》卷六十一:“治土黄身体冷,面色青,宜灸太冲及百会后心发际百壮。若面目及十指俱青,不治也。”参见黄疸有关条。

  • 金疳

    病名。见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。又名金疡。多因肺火亢盛及火邪瘀滞所致。症见白睛上生形如玉粒的小泡样颗粒,周围绕以赤丝。自觉眼部隐涩不爽,畏光流泪。类今之泡性结膜炎。治法:宜清泻肺火,方用桑白皮汤加减。若红

  • 蜘蛛蛊

    病名。《医学入门》卷五:“单腹肿大而四肢极瘦者,名蜘蛛蛊。”即单腹胀。详该条。

  • 缓下

    详润下条。

  • 失正

    失,损失;正,正气。失正指由于治疗的失误而损伤正气。《素问·五常政大论》:“无致邪,无失正,绝人长命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