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正气

正气

①同真气。人体机能的总称,但通常与病邪相对来说,指人体的抗病能力。《素问遗篇·刺法论》:“正气存内,邪不可干。”参见真气条。②四季正常气候,即春温、夏热、秋凉、冬寒等。《灵枢·刺节真邪》:“正气者,正风也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热痈

    病名。为喉痈之生于中间者。《咽喉经验秘传·双喉痈篇》:“……须要看他地位,在中者为热痈。”

  • 向日葵饼

    见《湖北科技》(8):60,1972。为向日葵花托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羊须疮

    病名。见《外科寿世方》卷二。即羊胡疮。详该条。

  • 红棉龙骨散

    《幼科金针》卷下方。枯矾、龙骨各五分,麝香五厘,红棉灰(即干胭脂灰)三分。为末,先用棉球拭去脓秽,取少许,吹耳。治耳溃。

  • 肺痿

    病名。①肺叶枯萎所致的病证。一作肺萎。有虚热与虚寒之分。《金匮要略·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》:“热在上焦者,因咳为肺痿。肺痿之病,从何得之?师曰:或从汗出,或从呕吐,或从消渴,小便利数,或从便难,又

  • 嚲(duǒ 朵)

    证名。指肢体、筋脉弛缓无力。《灵枢·口问》:“胃不实则诸脉虚,诸脉虚则筋脉懈惰,筋脉懈惰则行阴用力,气不能复,故为嚲,因其所在,补分肉间。”《类经·疾病类》:“嚲,释曰:下垂貌。”参手足嚲曳条。

  • 阑尾三号

    见《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》(遵义医学院)。红藤60克,金银花、川楝子各15克,皂角刺、桃仁各9克,炙穿山甲6克。水煎服,日一或二剂,分二或四次服,症状、体征减轻后改为每日一剂,分二次服,在急性炎症消失

  • 参芪丸

    《疡医大全》卷三十五方。生黄芪、苦参(酒炒)、苍术(米泔炒)各一斤。为细末水泛为丸,绿豆大,每服三钱,白开水送下。治疥疮脓窠。

  • 经行唇起疱疹

    病证名。指经行时口唇上下粘膜起疱疹,经后自消的病症。多由脾胃郁热上冲所致。症见疱疹大小不等,周围有红晕、或感灼热疼痛、瘙痒、口干便结。治宜泻脾养阴。方用泻黄散加减。

  • 曾德显

    【介绍】:见曾世荣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