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麻科合璧条。
见《四川中药志》。为红马蹄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三十五。多由素体气血亏虚,风邪乘之,郁阻肌肤而成。其症遍体起小丘疹,自觉瘙痒,如疥疮状。治宜养血疏风。内服消风散化裁,外用苦参汤水煎后加猪胆汁四枚,调匀外洗。类似痒疹。
《症因脉治》卷三方。栀子、柴胡、黄芩、竹茹、知母、甘草。水煎服。治少旧余热未尽而致的不得卧。
七气之一。《诸病源候论·七气候》:“恚气,则积聚在心下,不可饮食。”参见七气、九气条。
同唾。详该条。
证名。见《疡科心得集》卷上。为疮疡陷证之一。多见于有头疽毒盛期。因气不能引血化腐成脓,火毒反陷入营所致。证见:疮色紫暗,疮口干枯无脓,根盘散漫,壮热、口渴、便秘、尿短赤,烦躁不安,神昏谵语,舌绛脉数等
十二地支各有阴阳所属,其中丑、卯、巳、未、酉、亥为阴支。
出《本经逢原》。为蚌泪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广东中草药》,为倒扣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