气营同病
见气营两燔条。
见气营两燔条。
足少阳胆经之简称。见该条。
即鼻毛。详该条。
痰证之一。见《杂病源流犀烛·痰饮源流》。其症痰出如稀涎。因脾虚不运而致。方用参术健脾丸。参见痰证条。
书名。宋·吴简(一作灵简)编。北宋庆历间(1041~1048),编者和有关人员共解剖了50具尸体,对这些尸体的喉部、胸腹腔脏腑进行了详细观察比较,并由绘工宋景画成图谱。被解剖的对象都是反抗北宋统治阶级
《针灸聚英》所载之十三鬼穴之一,指劳宫穴。参见鬼路条。
病名。《医林绳墨·泄泻》:“瘕泻不便,后重窘痛,此因湿热蕴积,二便不利,气滞有动于火也。宜以利气之剂兼用清凉。”参见大瘕泄条。
【介绍】:清代医家。字鹤山。江苏无锡人。于1805年与高秉钧、姚志仁合纂有《景岳新方歌》一书。
出《本草拾遗》。为芜荑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刘伦条。
①见《中药材手册》。为天南星之别名。②见《本草纲目拾遗》。即野芋。各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