汤头歌诀正续集
见汤头歌诀续集条。
见汤头歌诀续集条。
见《四川中药志》。为肚拉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清代医家。字峻寿,又字耐庵。嘉应(广东梅县)人,撰有《医学精要》8卷(1800年刊行),主论儿科,兼及杂症,论痘疹病较详。
见《江苏药材志》。为茅膏菜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,指因风邪伤及脾胃而致痢者。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卷九治风痢便清血,或下瘀血,注下无度,用胃风汤;《医学入门》卷五治风痢恶风鼻塞,身痛色青,或纯下清水,用古苍术汤、神术散;《时病论》卷三治风痢先泻
经外奇穴名。见《针灸学》(上海中医学院1974年版)。即胃管下俞。见该条。
阴邪积聚而弥漫于内的脉象。《灵枢·终始》:“脉口四盛,且大且数者,名曰溢阴,溢阴为内关,死不治。”参见内关条。
方书。3卷。日人曲直濑道三纂辑,曲直濑玄朔补辑。汇辑在日本广泛应用的医方并加简要解说。分感冒、伤寒、中寒、中风、中暑、中湿、霍乱、泄泻、痢疾、疟疾等48门,收正方283首,附方46首。诸方大多出自中国
病名。《疡科全书》:“挟吐血而来者,或因患疬而至吐血者,俱名绝命疬。”宜凉血止血,用加减生地黄汤。相当于肺结核咯血兼淋巴结核等。
即皮肤。《灵枢·九针论》:“皮者,肺之合也。”参见皮毛条。
证名。凡滞而不得发越之证,总称郁证。简称郁。见《赤水玄珠·郁证门》。《素问·六元正纪大论》载有木郁、火郁、土郁、金郁、水郁,属五气之郁,后世合称五郁。《丹溪心法》将郁证分为气郁、血郁,湿郁、热郁、痰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