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治削

治削

药材的制作加工。出《金匮玉函经》。包括药材的去杂、切削等操作技术。如:①挑拣:除去非药用部分,如桑螵蛸去梗,牡丹皮去心。②颠簸:用柳条或竹制工具,上下左右振动,除去药材中的泥土、灰渣等杂质。③筛:用以区分药物大小和清除杂质,选用不同口径的竹筛、钢筛、马尾筛等。④刷:刷去药物表面的绒毛、尘土,如枇杷叶去毛。⑤刮:用金属或角质的工具,除去药物表面的非药用部分,如玉桂厚朴去粗皮。⑥捣:用石、铁或铜制的臼和杵捣碎或去皮,如白果诃子去皮,生石膏、龙齿捣碎。⑦碾:多用铁制的药碾子把药物碾成粉末。⑧镑:用特制的镑刀将药物削成薄片,如羚羊角犀角等。⑨切:是最常用的方法,分别用鈒刀和切刀把药物切碎、切片、切丝,切段、切节、切块等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心躁夜啼

    出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。即热夜啼。详该条。

  • 寒呕

    病证名。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卷十一:“病者胃中寒,心下淡淡,四肢厥冷,食既呕吐,名曰寒呕。或因伤食,多致伤胃气;或因病曾经汗下,致胃气虚冷之所为也。”选用四逆汤、生硫黄丸、灵液丹、丁附汤等方。参见胃寒

  • 经质

    指月经的性状。正常月经,一般不稀、不稠、不凝结,无血块,无特殊气味。根据经质的病理改变,可作为临床辨证的参考。例如经质清稀为气血虚,经质稠粘多属血热等。

  • 气俞

    经穴别名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即京门,见该条。

  • 刘裕铎

    【介绍】:参见吴谦条。

  • 疳嗽

    病证名。见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。因疳疾而引起的咳嗽,多为疳热损伤肺气所致。临床表现除具有疳的症状外,多伴咳嗽咯痰,胸闷气急,消瘦,盗汗,五心烦热等。治宜利肺除疳,豁痰止咳,用泻白散加减。参见肺疳条。

  • 舌上疮

    病名。见《外台秘要》卷二十二。由心脾积热熏蒸,或妊娠胎火上冲所致者,症见舌上生疮,舌裂舌肿,或时流鲜血,口臭便秘,脉实有力。治宜清热泻火解毒。用黄连解毒汤、导赤散或甘露饮等加减。气虚,舌疮久治不愈者,

  • 赤淡黄筋

    推拿穴位。又称心筋、淡黄筋。出陈氏《小儿按摩经》。位于腕部掌侧横纹,正对中指与无名指之间处。掐之,即转热,使元气流通,除壅塞之患。

  • 琥珀地黄丸

    《张氏医通》卷十五方。琥珀(另研)、延胡索(同糯米炒,去米)、当归各一两,蒲黄四两(半生,半炒),干地黄八两,生姜一斤。将地黄咀碎酒浸,生姜切片,各捣取汁,留滓,用姜汁炒地黄滓,地黄汁炒姜滓,各干为末

  • 产子

    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四十三。即分娩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