活人方汇编
见证治百问条。
见证治百问条。
书名。清·高秉钧撰于1805年。治案按人体部位及病种分20部,97病种,分门别类汇辑。作者根据外科疾病“病虽在外,而其本在内”的特点,每证详辨八纲,随证立法处方,并指出防止病情恶变及病后调理之法。案末
见《本草纲目》。即胡颓子,详该条。
见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。为落地生根之别名,详该条。
①经脉之气在人体内按一定规律运行,一昼一夜间循行全身五十周,使五脏的精气得以畅行,保持正常的功能状态。《灵枢·根结》:“一日一夜,五十营,以营五脏之精。”②《灵枢经》篇名。古以营气运行一昼夜为五十度,
病证名。见《症因脉治》卷四。包括外感风泻、外感寒邪泻、外感中暑泻、外感中热泻、外感湿泻,尚有肺燥作泻亦属外感。详各该条。
《素问》注本。清·姚止庵撰。9卷。成书于1669年。书名取《易》“天地节而四时成”之义,而“损有余,补不足,以归于中正之节”。删节《素问》原文,参考唐·王冰注、宋·林亿等校正,明·马莳、张介宾等诸家之
推拿穴位名。即两鼻孔。出明·周于蕃《推拏仙术》。治小儿作寒作热,鼻流清涕,昏迷不醒,急慢惊风等。《厘正按摩要术·立法·汗泄》:“须用葱姜煎汤,以左手托病者头后,用右手大指面,蘸汤摩洗两鼻孔三十六次,谓
病证名。指瘀血内停所致的胁痛。见《医钞类编·胁痛门》。《证治准绳·胁痛》:“死血者,日轻夜重,或午后热,脉短濇或芤,桃仁承气汤加鳖甲、青皮、柴胡、芎、归之属。若跌扑胁痛者,亦是死血,宜复元活血汤、破血
见《滇南本草》。为鸡内金之别名,详该条。
又名镇潜。镇静安神药和潜阳药合用,治疗因心神浮越表现惊悸失眠或肝阳上亢所致头痛眩晕的方法。镇潜药多为金石、介类质重下坠之品,如磁石、朱砂、生铁落、龙骨、牡蛎、真珠母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