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西晋·崔豹《古今注》。即蝌蚪。详该条。
病名。《医贯》卷三:“荜薢散,治杨梅喉癣。”系指杨梅疮毒上冲,结于咽喉致喉间溃烂作痛,口出臭秽之气,久不愈者。《咽喉经验秘传》:“杨梅结毒癣由生,片白喉中秽气闻,白色变黄才可喜……。”治宜清血解毒。方
出《灵枢·经脉》。即手厥阴心包络经。详该条。
经穴别名。出《循经考穴编》。即腰阳关。见该条。
古人认为天体的运行一日一夜环周于二十八宿,运行一宿的距离称为一舍。三舍就是三宿之距(见《灵枢·卫气行》)。
古刺法名。五刺之一。《灵枢·官针》:“半刺者,浅内而疾发针,无针伤肉,如拔毛状,以取皮气,此肺之应也。”是指浅刺及皮,并迅速出针的针刺方法。以其所刺极浅,如常法之半,故名半刺。因肺合皮毛,故本法应肺而
见本草图经条。
见《四川中药志》。为龟板之处方名,详该条。
疝之别称。出《奇效良方》卷四十七。详疝条。
见《南京民间药草》。为犁头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