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证名。见《医学纲目》卷十四。又名刺肋伤寒、痧胀。为一种流行性的烈性传染病。《症因脉治·胁痛论》:“运气胁痛之症,病起于仓卒,暴发寒热,胁肋刺痛,沿门相似,或在一边,或在两边,痛之不已,胀及遍身,甚则
出《王右军帖》。为林檎之别名,详该条。
经外奇穴名。见《腧穴学概论》。位于手掌侧第二、三、四、五指近端指骨关节横纹中点各一穴(即四缝穴),以及拇指掌指关节横纹中点和指骨关节横纹中点各一穴,每手六穴,左右计12穴。主治疳积,疔疮等。直刺0.1
见医学摘粹条。
见片玉痘疹条。
方书。武绍新编。此书汇集蒙医成方一千零十一首,按性能、功用及病种分为三十二类。每方分处方、制法、功用、用法用量、贮藏诸项,或加禁忌,附注项。总论中简要介绍蒙药概况、蒙药与方剂、蒙药剂型等。将蒙医药术语
见《广西药用动物》。为金钱白花蛇之别名,详该条。
证名。古称鼻鼽。指鼻腔内时流清水样粘液。多由肺卫不固,风寒侵袭鼻窍所致。《中藏经·论肺脏虚实寒热生死顺逆脉证之法》:“肺气通于鼻,和则能知香臭矣,有寒则善咳,……实则鼻流清涕。”《杂病源流犀烛·鼻病源
见《圣济总录》。为苍耳蠹虫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小儿痉病之一。小儿感受温热病邪,侵袭经络,壮热,发痉者。治宜辛凉镇痉。用白虎汤加全蝎,蜈蚣之类。参见风温痉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