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湿痰

湿痰

痰证之一。①《医学入门》卷五:“生于脾,多四肢倦怠,或腹痛肿胀泄泻,名曰湿痰。”多由外感而生。治宜山精丸三仙丸等。②指痰湿聚于脾的病证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痰饮源流》:“在脾曰湿痰,其色黄,滑而易出,多倦怠,软弱喜卧,腹胀食滞,脉必缓,宜白术丸;或挟虚,宜六君子汤;挟食,宜保和丸;挟暑,宜消暑丸;挟惊,宜妙应丸。各宜从脾分治。”又名脾经湿痰。参见该条。湿痰有外感湿痰内伤湿痰之分。参见痰证有关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吴天士

    【介绍】:见吴楚条。

  • 虚羸痢

    病名。出施雯《盘珠集胎产证治》。古人对产后患痢,同时身体羸弱者,谓之虚羸痢。参见产后下利条。

  • 方用晦

    【介绍】:见方炯条。

  • 上胞

    体表部位。见《银海精微》。即上睑。详该条。

  • 活人总括

    见伤寒类书活人总括条。

  • 吕大章

    【介绍】:见吕夔条。

  • 宝命真诠

    综合性医书。5卷。清·吴楚辑。刊于1795年。此书汇集《内经》等古医书予以选编而成。卷1“内经”、卷2“脉法”、卷3“本草”、卷4“症治”、卷5“医案”。具有“丛书”性质。现存初刻本。

  • 笠泽居士

    【介绍】:见施沛条。

  • 方氏脉症正宗

    综合性医书。又名《医学正宗》。4卷。清·方肇权撰。刊于1746年。本书以脉诊与辨证为纲,卷1以辨脉为主;卷2~4分述内、儿、妇、外各科多种病症证治,每一病证分述病因、辨证、治法、方药及治案;卷末附常用

  • 三十六根

    见《海南岛常用中草药手册》。为三十六荡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