即阳明腑证。详该条。
藏医学著作,一译《祖先口诫》(藏音《美布协隆》)。十六世纪藏医学家舒卡·洛珠给布所著。其内容主要是对《四部医典》中的三部,即“根本医典”、“论说医典”及“后续医典”的注释。作者根据个人长期从事临床工作
病名。绕足胫而生的一种肿疡。见《疡医准绳》卷四。由湿热下注,蕴蒸肌肤而成。其症绕足胫生核数个,日久肿痛,溃烂流脓血,缠绵难愈。治宜健脾利湿,清热解毒。内服防风通圣散化裁;局部发热者,服当归拈痛汤。外贴
【介绍】:东汉时期民间医生。其真实姓名不得而知。据载,于市场上悬挂一壶,卖药治病。后世称医生开业行医为“悬壶”,即来源于此。
证名。指筋痿。《医宗必读·痿》:“肝痿者,筋痿也。”详筋痿条。
推拿穴位名。出陈氏《小儿按摩经》。能利尿、通淋、清神、顺气、散结。①位于手背第四与第五掌骨小头之间。《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·掌背穴图》:“二人上马,在小指下里侧,对兑边是穴,治小便赤涩,清补肾水。
见《本草求真》。即虫白蜡,详该条。
经外奇穴名。位于廉泉穴上1寸。或于前正中线颌下1寸,当舌骨与下颌缘之间凹陷处取穴。有下颌舌骨肌,颏舌骨肌间至舌体。布有舌动、静脉及舌神经,舌下神经分支。主治声音嘶哑,舌肌麻痹,咽炎,扁桃体炎,口腔炎等
①骼。①泛指骨的高起处。《灵枢·邪客》:“地有山石,人有高骨。”②腰椎骨。《素问·生气通天论》:“因而强力,肾气乃伤,高骨乃坏。”③腕骨中位于外侧之骨,即腕后高骨。解剖名桡骨茎突。《医宗金鉴·正骨心法
脉学著作。2卷。明·李中梓撰于1642年。原刻本已散佚。1667年,李氏门人尤乘将此书与《病机沙篆》、《本草通玄》合刊为《士材三书》,后世或单行镌版,但内容已经尤氏增补。卷1论述脉学基本理论及其临床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