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病名。亦称脾中风。泛指风邪入中于脾发生的证候。《太平圣惠方·治脾脏中风诸方》:“夫脾气虚弱,肌肉不实,则腠理开疏,风邪乘虚入于足太阴之经,则令身体怠惰,多汗恶风,舌本强直,言语謇涩,口面僻,肌肤不仁
见《吉林中草药》。为紫菀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广州部队卫生部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。为过塘蛇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出《灵枢·杂病》。指鼻出血。《诸病源候论·鼻病诸候》:“血性得热,则流散妄行。从鼻出者,谓之衄。”也有统指鼻、齿、耳、目、舌以及皮肤不因外伤的出血者。详见鼻衄、衄血等条。
见广州部队卫生部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。为倒吊蜡烛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即锁骨骨折。出《陈氏秘传》。详锁子骨伤条。
见疡科心得集条。
见明目至宝条。
指寒之在气分者,多与素体脾胃阳虚有关。宜桂枝加附子汤,或桂枝加芍药人参新加汤之类。
病名。出《外科大成》卷二。即手心毒见于掌边者。见手心毒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