证名。出《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》卷下。肝风热邪生翳,其邪气深凝,顽固难退者属陷翳。治宜先焮发,再辅以退翳。参见翳条。
见《赤水玄珠》。为椒目之处方名,详该条。
见《丹溪心法》卷二。即紫菀散第五方。见紫菀散条。
明代官名。为惠民药局所设之官职,仅次于大使。参见惠民药局条。
又称肝血不足。指肝藏血不足的证候。肝主藏血,血属阴,故血虚或肝阴虚均可出本证。临床表现有血虚或肝阴虚的见证,并有虚烦失眠,多梦易惊恐,月经不调等症。治宜补血养肝。
病名。出《疡医大全》卷十。即恋眉疮。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婴儿乳滞不消,阻于中焦,清浊相干,而成吐泻。《小儿药证直诀》:“吐乳泻黄,是伤热乳;吐乳泻青,是伤冷乳。”《活幼心书》:“伤热者,用五苓散,以导其逆;伤冷者,用理中汤,以温其中。”
见广州部队卫生部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。为血风藤之别名,详该条。
出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。即脐寒泻。详该条。
病名。见佚名《抄本眼科》。即风火眼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