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生卒】:1397~1496年【介绍】:明代本草学家。字廷秀,号止庵。云南嵩明县杨林村人。读书很多,通晓经史各家书籍,并且精于医药。因不愿做官,居住在民间,常和农民以及少数民族兄弟生活在一起。著述较多
病名。见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卷二十一。指淋症之突发者。《圣济总录·诸淋门》:“下焦有热,传入膀胱,其候卒然少腹急痛,小便淋数涩痛,故谓之卒淋。”治宜清热通淋。方用木通散、茅根汤等。参见淋、热淋条。本证可见
《伤寒论》方著作。刘渡舟编著。作者推崇清徐大椿《伤寒论类方》,但认为该书“文简而义略”,遂予阐论补充。全书自“桂枝汤类概述”至“杂方类概述”共十八类方。各方体例分概述、方名、药物组成、煎服法、加减法、
见《杂病源流犀烛·肺病源流》。即肺痿。详肺痿条。
补法之一。用温补药强壮心、肾阳气的治法。适用于阳气虚衰之症。分壮心阳与壮肾阳。壮心阳多用人参、附子;壮肾阳多用肉桂、鹿茸、附子。
经脉生理特点。出《灵枢·根结》。太阴主三阴之表,故为开。
人体部位名。见《银海精微》。即眼弦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又名时气发斑、时疫发斑、温毒发斑。《瘟疫论补注·发斑》:“温疫发斑,寒热虚实皆有之,重者二三日便见,轻者五六日方出,淡红稀小者吉,稠密紫赤者凶。必察元气虚实,脉之有力无力。欲出未出,葛根升麻汤
外治法之一。亦称起泡、提泡。用具有刺激性的药物,敷贴于特定部位上,使之发泡的治法。如硃砂巴豆膏敷印堂穴治白喉;斑蝥研粉,放于小膏药中心,贴项两侧(患左贴右,患右贴左)治急性扁桃体炎(贴后三、四小时起泡
指饮邪留蓄不散的病证。出《素问·六元正纪大论》。《素问玄机原病式》:“积饮,留饮积蓄而不散也。”亦泛指痰饮。《景岳全书·杂证谟》:“痰饮一证,其在《内经》止有积饮之说。”参见痰饮条。